首页 作者专栏文章正文

我来教大家“功夫川麻辅助器v3.5.4在哪儿购买”(详细透视教程)-哔哩哔哩

作者专栏 2025年04月30日 00:07 11 静听年华

熟悉规则:首先 ,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 ,

点击添加客服微信

包括如何和牌 、胡牌 、、碰、等。只有了解了规则,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 克制下家:在麻将桌上,克制下家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作为上家 ,你可以通过控制打出的牌来影响下家的牌局,从而增加自己赢牌的机会。 灵活应变:在麻将比赛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你需要根据手中的牌和牌桌上的情况来灵活调整策略 。比如 ,当手中的牌型不好时,可以考虑改变打法,选择更容易和牌的方式。 记牌和算牌:记牌和算牌是麻将高手的必备技能。通过记住已经打出的牌和剩余的牌 ,你可以更好地接下来的牌局走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保持冷静:在麻将比赛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胜负而影响情绪 ,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牌局,做出佳的选择 。  
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请注意 ,虽然微乐麻将自建房胜负规律策略可以提高你的赢牌机会 ,但麻将仍然是一种博弈游戏,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因此,即使你采用了这些策略 ,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胜牌。重要的是享受游戏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 。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 、服务器维护故障、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和使用.



网上有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 ,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历史必修3知识点 总结 第六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相对论

1 、背景:19C ,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 、影响: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 经验 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量子理论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 、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整 理)

三、电脑和网络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 网络技术

2 、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 思维方式 和生活方式。

四 、生命的奥秘

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 “登月计划 ”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五、登上太空

1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 “东方一号 ”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 、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 ”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提供环境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意义:

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2 、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

(三)”银河 ”系列计算机

1983 年 “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999年第一艘“神舟 ”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

2、前提条件

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 、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七、新中国的 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 、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

(二)义务教育

1、含义:根据宪法规定 ,适龄 儿童 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发展义务教育的 措施 :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 、建国初 ,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 、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 ,扩大办学自主权(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八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

3 、成果:小说、 散文 、诗歌 、话剧、**、史学

(二)遭遇曲折

1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 、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相关 文章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六单元)

★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六单元知识点

★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0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总结

历史高考必考的知识点2020年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 典故  。 故事 是历史的积淀, 历史典故作为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字形式,内容生动,让同学们深深地为之吸引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经典 历史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经典历史故事1

一字之师 指改正 文章 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 ,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 ,某年冬天,他在 大雪 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 ,诗兴大发 ,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 ,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 ,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 ,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 ,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经典历史故事2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著作 ,已然成为了我们儿时的回忆。不过 ,经典就是经典,时至今日,这部著作仍是被人们所追捧的经典 。下面我来为大家揭秘西游记中的女儿国 ,历史上真有明确的记载吗?

唐僧一行自大唐出发,先后历经十四载,一路艰险荆棘 ,游历十余个国家 。其间有个,却特别不同,不用说 ,它便是《西游记》五十四回出现的西梁女国了。

先来看看原著描述,“金鱼玉佩多官拥,宝髻云鬟众女排。鸳鸯掌扇遮銮驾 ,翡翠珠帘影凤钗 。”此番此景,不禁有诗赞曰,“那西梁国虽是妇女之邦 ,那銮舆不亚中华之盛 ”。

可见繁荣之意。

又窥得女国建制 ,大抵由清一色女性组成,国家户籍系统里,是断然不见男子 。俨然是一个女权主义的乌托邦。至少 ,表面看是这样。

尤其那位亲自接见异国来宾的女王,美貌更是鹤立鸡群于三界之中 。但瞧原著赞叹,“说什么昭君美貌 ,果然是赛过西施。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瞧瞧,直接把昭君、西施 、嫦娥、九天仙子等名动一时的诸多美女一并PK了 。

不用说 ,取经人都看呆了。

“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 ,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八戒这食色之相 ,颇有点难看了 。

当然 ,唐僧也好不到哪儿去,“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 ,红晕得顺着脸颊一直爬上了光头,在烛火的映衬下,犹如一盏红色的灯泡 ,闪闪发光 。

女国背后暗流涌动的枝节,我们在《西游有料》系列已经详细剖析,此处不作展开。

却来单说一番女国的来历。

这个有趣国度 ,实非《西游记》凭空的杜撰 。

唐代玄奘大师(唐僧艺术原型)的《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记载:“大雪山中有东女国”、并介绍了女国的建制,“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夫亦为王 ,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种而已,东接吐鲁国,北接于阗国 ,西接三波诃国” 。

以女性发号令 ,男性游离于权力系统之外,这大概是一个母系社会的模板。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西域记》里 ,女国是有男性存在的。

但在流传过程中,故事慢慢被神话 。

譬如《山海经》有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又如《后汉书》载,“又说海中有女人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则生子云” 。无论《山海经》还是《后汉书》 ,成书均早于唐朝取经的时间点,民间奉行“拿来主义”,就结合了既有的一些模板 ,杂糅出了现有《西游记》里的女国形象。也可见民间传作故事的智慧。

而窥井生子,应该正是后来食子母河水怀孕的原本吧 。

但这样的女国,却如空中楼阁 。或为江湖人以讹传讹之作。

剥离了神话色彩外衣 ,单看《大唐西域记》里的纪实,似乎又过于简略。此时,我们可以翻开《神异记》 ,里面真有一个切实存在 。

摘录如下。

“东女国 ,俗以女为王。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 。户口兵万人 ,散山谷,号曰宾就。有女官,号曰高霸 ,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五日一听政 。王侍左右女数百人。王死 ,国中多敛物,至数万。更于王族中,求令女二人而立之 ,大者为大王,小者为小王 。大王死,则小王位之 ,或姑死妇继。 ”

文中的南流弱水河 ,应该就是《西游记》里子母河的原型了。又介绍了女国的行政运作,朝中议政者,皆为女官 。帝国权力外沿 ,可由男性担任 。但中枢部分,却设定正副女王(不知扑克牌中“大 、小王”的灵感是否正出于此),以防不备。

文中又强调了帝国的一些风俗。

如“重妇人而轻丈夫” ,可见男性在女国地位卑微,是没有话语权的,是个十足的女性社会 。也难怪《西游记》里唐僧一行不愿留下。

又如“人死则纳骨肉金瓶中 ,和金屑而埋之 ”,可见此处风土人情,国人死后 ,就把骨头和肉装入金瓶中,撒上金屑,然后埋入土中。从国民黄金埋骨的阵仗 ,也可推知帝国较为富裕 。

这也合了《西游记》里“不亚中华之盛 ”的说法。

可以看出 ,女国艺术形象的形成,是诸多 传说 元素的杂糅。但这里,却不得不讲一个颇为有趣插曲 。

其实 ,现行本《西游记》关于女儿国的描写,是经过吴承恩先生“微整容”的。至于早前民间流传的女国故事,情节却要粗鲁许多。

不妨摘取一例 ,出自杨景贤版《西游记》杂剧 。

剧中情节,通过各出场角色以唱词的形式体现。

女王唱道,“千年只照井泉生 ,平生不识男儿像。见一幅画来的也情动,见一个 泥塑 的也心伤 。”

通过女王的表现,我们可以推知女国居民对于男性的需求是较为强烈的 ,即便是拿着一幅男性画像,也不禁浮想联翩 。

但唐僧一心向佛,誓死不从。场面一度混乱。

事后 ,悟空是这样陈述的 ,“猪八戒吁吁喘,沙和尚悄悄声 。上面的紧紧往前挣,下面的款款将腰肢应。我端详了半晌空傒幸 ,他两个忙将黑物入火炉,我则索闲骑白马敲金镫。 ”

由此可见,猪八戒 、沙和尚在女儿国一行 ,其实都破戒了 。对于这个既成事实,唐僧也没有过多表态,拍拍徒弟们的肩膀 ,继续西行。

元明时节的杂剧,难免走入乡野之地。下里巴人看戏,讲得是场面上的刺激 。为了“粉丝”需求 ,故剧本里有大胆粗俗描写,也是可以理解。但吴承恩先生毕竟是浸*儒家 文化 的读书人,断不能让文风流于低俗 ,便妙笔一挥 ,将情节全然改动。笔下的女国国王,自然也少了市井浮夸之气 。“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月里嫦娥难到此 ,九天仙子怎如斯”,如是女王端庄形象,终究定稿。

 经典历史故事3

知恩图报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 ,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 。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 ,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 ,反而会失去民心 。

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 ”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 ,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 ,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 。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 ,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秦穆公的大军来援,大败晋军 ,还俘虏了晋惠公。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

 经典历史故事4

朱灵为什么不被曹操重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我一起看下去。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做:“为人不孝者必不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 ,那你就很难指望他在国家患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了。这句话为儒家非常推崇,也常常作为后世人评判人才的标准 。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他本人是非常有个性的 ,别人都是说的仁爱之辞,他却常常以诈谋立论;别人常常按家世人品来选拔官员,他却唯才是举;在刘备念兹在兹的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时候 ,他却声色俱厉地说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按道理说,曹操应该是一个不拘一格取人才的人。

但是他一生当中还真的对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没有唯才是举 ,因为这个人有道德污点,这个人是冀州清河国人,叫做朱灵 。

朱灵是一个非常崇拜曹操的人。他本来是袁绍的部下 ,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了几支军队来支援曹操,朱灵就是其中的一支。打完了仗 ,朱灵却舍不得回去了,经过与曹操的一番相处,他觉得曹操才是天下之间真正值得他为之卖命的明主 ,于是他带领他的部下加入了曹操的军队 。

对于这种能征善战的将才,而且还带着数千兵马,这样来投靠自己 ,曹操当然是十分的高兴的 ,他很愉快地接受了朱灵的部队 。但是私底下曹操却对别人说:此人不可大用。

为什么曹操对朱灵会有这样的评价呢?原来朱灵以前在袁绍手下时,能征善战的名声就传播到了曹操这里。

当时,作为袁绍的部下清河人季雍以鄃城背叛袁绍而投降公孙瓒 ,袁绍十分的愤怒,就派朱灵前去攻打鄃城 。然而季雍知道朱灵的母亲、弟弟在鄃城当中,于是把他的母亲捆绑起来 ,学习项羽,把捆绑了的朱灵的母亲放上城头来威胁朱灵。

朱灵看了自己的母亲在城池上被捆绑,于是当场大哭一场 ,但是为了立功他却说:“大丈夫一旦为别人卖力,自己的性命尚且不能顾全,哪里还能在乎父母妻儿的性命呢?”于是痛哭过后 ,朱灵照样率兵猛攻城池。

惊慌失措而又恼羞成怒的季雍看朱灵为了立功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在乎,于是杀了他的母亲和弟弟,最后城池被朱灵攻破 ,季雍也被朱灵捉拿 。朱灵公私分明 ,不徇私情,能征善战的形象也从此广为人知。

然而曹操听到了朱灵的这些信息,他觉得非常不好 ,所以在朱灵投奔曹操的时候,他说:“此人不可大用”。

我们可能很奇怪,曹操你自己也不是什么道德模仿 ,凭什么就看不起人家朱灵为了立功而连累了自己的母亲呢?何况朱灵并不是有意为之的,这样的情况下,实在是“忠孝不能两全 ”啊!

但是曹操就是对朱灵产生了根深蒂固的看法 ,或许这可以用韩非子的一句话解释吧 。韩非子曾经说:“臣子的德行是仁慈,而君王的德行是不仁慈”,自己以奸诈立身立家取天下的曹操 ,并不喜欢看到他的臣子也残忍冷血,所以给了朱灵一个“此人不可大用”的标签。

朱灵在加入了曹操的军队之后,由于是投奔自己所期待的“明主 ” ,所以他打仗更加的卖力了 ,把曹操交给他的每件事都做得很好,以期有更多的机会立功。

建安四年,也就是公元199年 ,他率兵拦截走投无路的袁术,袁术被逼无奈,病死途中 。建安九年 ,朱灵带领新兵五千守卫许南。建安十三年,朱灵跟随曹操讨伐荆州。建安十六年,朱灵随曹操讨伐马超 ,朱灵偷袭马超后方,极大的帮助了曹操 。接着朱灵随夏侯渊平定隃糜、汧氐 。

可以看到的是,不管什么时候曹操交给朱灵的任务 ,朱灵都是优秀的完成的。但是曹操从来没有给过朱灵很重要的任务,要么是防守,要么是跟着别人去进攻 ,要么就是去拦截别人的小股部队 ,可以说曹操真的从来没有“大用 ”过朱灵。

不仅如此,曹操还对朱灵的带兵非常不满 。在朱灵成功的平定一场部下的叛乱之后,他斩杀了叛乱的首领 ,然后向曹操汇报。曹操并没有嘉奖他的行为,反而斥责他对士兵过于严苛,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士兵人心不稳 ,才有了叛变的发生。总而言之,曹操看朱灵的时候,就一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感觉 。

在多次看朱灵不是很爽的前提下 ,曹操甚至觉得让朱灵带兵立功都是一种危险了。由于当时的于禁战功赫赫,而且文武双全,威名行于军中 ,曹操终于决定,夺了朱灵的兵权,并且让朱灵作为于禁的跟班 ,跟着于禁干。莫名其妙的朱灵被莫名其妙地夺了兵权 ,但是他也不敢反抗,还是默默的在于禁手下当了一员参将 。

“不可大用”的朱灵现在曹操索性用都不用了。从此,就几乎看不到曹操任用朱灵带兵打仗的记录了。直到曹操死了之后 ,曹丕反而还对朱灵加官进爵,并且任用他带兵打仗吗,为自己建立了不少的功勋 。

为什么一直唯才是举的曹操对朱灵的反感如此的根深蒂固呢?这可能是一桩历史难以解开的谜案了。也许 ,是因为朱灵作为袁绍的部下带兵投靠曹操让曹操觉得朱灵是一个不忠诚的人?

 经典历史故事5

曹操为什么打压朱灵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我告诉你。

东汉末年,曹操率先崛起于中原 ,得天时以造就了偌大的曹魏政权 。一时间,曹魏帐下可谓是“谋臣如云,武将如云” 。造成这种盛景 ,显然与曹操唯才是举的思想有关。

曹操选拔人才,很少看他们的出身与过往。因此张辽 、于禁虽然是降将出身,依旧能得到曹操赏拔 。至于其他寒门才子 ,只要有才能 ,得到一官半职更是再容易不过。其中较为突出者,亦可为州郡长官。

可见曹操的气度,是非常了得的 。但在曹魏名将中 ,却有一个例外,不知是何原因,曹操对其却十分不喜 ,乃至怀疑厌恶。此人,便是后将军朱灵。

朱灵,字文博 ,冀州人氏,原为袁绍部将 。那朱灵是怎么来到曹操麾下的呢?同当年的刘备一样,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 ,当时与之交好的袁绍为了支援这个小老弟,便令朱灵带了三个营的兵马前去支援。

不曾想到,朱灵来到曹操麾下后 ,无不感慨道:“灵观人多矣 ,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就这样 ,朱灵靠着一波“曹吹”正式来到了曹操麾下 。

需要指出的是,朱灵投曹之时,是自带本部兵马而来。因此他在曹军之中 ,也还算比较有地位。再加上当时的特殊情形,曹操为了安抚军心,也很少收回降将的兵权 。如此一来 ,便为于禁日后争兵朱灵埋下了伏笔 。

曹操对于朱灵,始终是有偏见的。当时,朱灵手下招募了一些新兵 ,曹操便告诫他,要注意以宽宥对待他们;否则的话,他们心中必定不满。到了阳翟之后 ,朱灵手下的军士果然发动叛乱 。

朱灵不愧是难得一见的良将 ,他在第一时间内便斩杀了“带投大哥”,并立即上书给曹操,向他说明了事情原委。

不曾想到 ,曹操的评价却是:“来书恳恻,多引咎过,未必如所云也。 ”可见在曹操心中 ,朱灵是有意为自己开脱 。这不是偏见,又是什么?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却大不一样了。东海昌豨叛乱时,于禁与他是多年好友,但依旧忍痛将其杀死。曹操闻言 ,大为感慨,称于禁治军严整,有古之名将的风范 。

曹操对待于禁与朱灵的态度 ,用现代话来说 ,那就是“双标”了。而且在不久之后,曹操最喜爱的马仔于禁,还夺了朱灵的兵权。

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太祖常恨朱灵 ,欲夺其营 。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 ,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 ,其见惮如此。”

这里可以明确看到:曹操对于朱灵是常有怀疑态度的,而于禁作为外姓中的第一将领,自然便选择了为主公分忧。

自此以后 ,史料中便再也没有朱灵单独领兵作战的记载 。想想也是,之前的朱灵拥有本部兵马,能轻易参加各种战役;但此时的他失去兵权 ,犹如一个光杆司令一般 ,便很难再有所作为了 。

不过,朱灵虽然成了一个闲人,但他依旧享受到了自己应有的待遇。黄初元年(220年) ,曹丕称帝后,朱灵进封高唐侯,得以衣锦还乡。

不管怎么说 ,朱灵都算是曹魏老将,他虽然失去兵权,依旧享有着不俗的声望 。正因如此 ,在曹操庙宇建立之后,朱灵也成为庙中配享的武将之一。

说到这,相信有人会提出疑惑:为何曹操对朱灵有偏见呢?结合朱灵生平 事迹 来看 ,笔者认为有这么三点原因:

其一,朱灵的投降与当年的刘备极为相似。故而有可能是曹操在朱灵的身上,看到了刘备的影子 。所以这种不信任感 ,便油然而生了。

其二 ,朱灵的风评不好。在年轻之时,朱灵为了自己的功劳,竟然舍弃了母亲与弟弟的性命 。虽说这样的人很忠诚 ,但他对亲人的凉薄行为,也很难让人生出好感。

其三,朱灵没有气节。别的降将 ,大多都是曹操击败敌军之后,被迫而降;而朱灵却是主动而降 。这场跳槽,事先没有经过袁绍准许 ,也让曹操很意外。

但曹操也不能拒绝朱灵的好意,毕竟他还需要更多的人前来投效。只不过,曹操心中对于朱灵没有气节的举动 ,难免产生偏见 。因此在曹操的安排中,朱灵大多情况下都是和其他将领一起行动的 。

王昌龄的历史背景。标准答案

 2021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知识点 ,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 。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 ”;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 ,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 ,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 ,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解放了南京。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 、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 ,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 ,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的地位 。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 、一权分立原则等 ,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 ,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 ,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 ,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 ,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成功 ,标志着**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一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 ,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欧盟——一体制化,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 ,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 ,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

王昌龄 (698— 756) ,字少伯 ,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 ,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 ,因事贬岭南。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 、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 ,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 、王之涣齐名 ,时谓王江宁。集六卷 ,今编诗四卷。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 ,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 ,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 ,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 ,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 ” ,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 、长安 ,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 ,《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 ,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 ,超绝群伦 ,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 ,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 ,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 ,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 ,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 ,与李白相见 ,又都在贬途 。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 ,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 ,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 ,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被贬为龙标尉 。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 ,离任而去 ,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 ,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 ,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 ,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 ,除上文谈到与李白 、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 、岑参、王之涣、王维 、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 。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 ,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 ,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 ,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慨叹守将无能 ,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 ,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 ,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 、《采莲曲》等 ,文笔细腻生动 ,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 ,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关于“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好信息牛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