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科普“情怀麻将专用神器(小程序必胜神器)
熟悉规则:首先,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 ,
包括如何和牌、胡牌 、、碰、等。只有了解了规则,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 克制下家:在麻将桌上,克制下家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作为上家 ,你可以通过控制打出的牌来影响下家的牌局,从而增加自己赢牌的机会。 灵活应变:在麻将比赛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 。你需要根据手中的牌和牌桌上的情况来灵活调整策略。比如,当手中的牌型不好时 ,可以考虑改变打法,选择更容易和牌的方式。 记牌和算牌:记牌和算牌是麻将高手的必备技能。通过记住已经打出的牌和剩余的牌,你可以更好地接下来的牌局走向 ,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保持冷静:在麻将比赛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胜负而影响情绪,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分析牌局,做出佳的选择 。
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请注意,虽然微乐麻将自建房胜负规律策略可以提高你的赢牌机会 ,但麻将仍然是一种博弈游戏,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因此,即使你采用了这些策略 ,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胜牌。重要的是享受游戏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 。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 、服务器维护故障、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和使用.
是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来划分的,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划分标准如下:
1、旅游交通
a)可进人性良好 。交通设施完善 ,进出便捷。或具有一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 、航线直达;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b)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 。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畅通。标志规范、醒目。
c)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 ,可观赏面大 。路面有特色,或航道水质良好。
d)区内使用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2 、游览
a)游客中心位置合理 ,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 ,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b)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 、景物介绍牌等)造型有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
c)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 、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 ,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d)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 ,人数及语种均能满足游客需要。要求普通话达标率100% 。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40%。
e)导游(讲解)词科学、准确 、生动。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以及第5章要求 。
f)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 ,有特色,有艺术感,符合GB/T 10001. 1的规定。
g)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 ,数量充足,设计精美,有特色 ,有艺术感。
3、旅游安全
a)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 、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相关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全面落实。
b)消防、防盗 、救护等设备要求齐全、完好、有效,交通 、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 ,运行正常,且无安全隐患 。游乐园达到GB/T 16767(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 、有效,高峰期有专人看守。
c)建立紧急救援机制 ,设立医务室,并配备医务人员 。并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 ,事故处理要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4 、卫生
a)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 ,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 、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b)各类场所全部达到GB 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 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 ,游泳 场所达到GB 9667规定的要求 。
c)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 ,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所有厕所具备水冲、盟洗 、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管理完善,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 。室内整洁。
d)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 ,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分类收集 ,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
e)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 ,不得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5 、邮电服务
a)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
b)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
c)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d)通讯方便 ,线路畅通,服务亲切,收费合理。
e)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 。
6、旅游购物
a)购物场所布局合理 ,建筑造型 、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
b)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 ,杜绝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c)对商品从业人员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 。
d)旅游商品种类丰富,具有本地区特色。
7、经营管理
a)管理体制健全 ,经营机制有效。
b)旅游质量 、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应该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 ,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 。
c)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管理人员均应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d)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 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 ,并全面 、恰当 地使用。
e)有正式批准的旅游总体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
f)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和经费落实 ,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g)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设备落实 ,投诉处理及时 、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h)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 、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8、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a)空气质量达GB 3095-1996的一级标准 。
b)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1993的一类标准。
c)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规定。
d)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
e)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手段科学 ,措施先进,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f)科学管理游客容量。
g)建筑布局合理 ,建筑物体量、高度 、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 。出入口主体建筑有格调,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或隔离带。
h)环境氛围良好 。绿化覆盖率高 ,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
i)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 ,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 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9、旅游资源吸引力
a)观赏游憩价值很高 。
b)同时具有很高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全国意义。
c)有很多珍贵物种,或景观非常奇特 ,或有国家级资源实体。
d)资源实体体量很大,或资源类型多,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
e)资源实体完整 ,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
10、市场吸引力
a)全国知名。
b)美誉度高。
c)市场辐射力强 。
d)形成特色主题,有一定独创性。
11、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3万人次以上。
12 、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高 。
扩展资料旅游景区概述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 、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 、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 、经贸、科教、军事、体育 、文化艺术、学习等各类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 ,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 ,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 、焦作、黄山、敦煌 、西峡等等 ,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
直接受益于景区的行业有旅游业、餐饮娱乐、城市交通 、生活服务行业、旅游纪念品 等等全面带动整个地区的生产消费各行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 。 景区分类有:
1、文化古迹类
文化古迹类旅游景区主要指古代时期就已经存在,却未因时间原因消逝 ,至今仍然存 在的典型遗迹,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为主的景区。文化古迹类景区是人们学习历史 、了解历史以及教育当代人的良好场所。
如:北京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 、云冈石窟沈阳故宫、莫高窟、秦始皇帝陵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龙门洞窟 、南阳武侯祠、五台山、殷墟 、大足石刻、沈阳故宫苏州园林、福建土楼、凤凰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
2 、风景名胜类
风景名胜类旅游景区是指具有独特的风光、景物以及古迹,同时也包括有独特的人文习俗的景区 。风景名胜是人们休闲、学习 、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如:北岳恒山、桐柏山、云台山 、鸡公山、青城山、峨嵋山 、崂山、棋盘山、荔波樟江风景名胜景区 、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3、自然风光类
自然风光类景区是以当地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主 ,当地旅游部门精心开发而成的景区 。适合于休闲、养生等。比如著名的自然风光景区有:桂林 、九寨、漓江、大同土林 、张家界等。
4、红色旅游类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如万源战史陈列馆、鱼泉山风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 ,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 ,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代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旅游景区最高等级
国家旅游局开展5A创建工作,目的就是促使各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硬件设施 ,强化管理以提升软件水平,并在全国现有的671家4A级旅游景区中筛选出一批质量过硬,吻合境内外游客需求,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在国内真正成为标杆的旅游精品(绝品)景区。
国内景区AAAAA(简称"5A")级已取代曾经的国内景区AAAA级(简称"4A"),成为国内景区的最高级别 。"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景观质量则是景区评定"5A"级别的最根本标准。
围绕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测评内容共分为8大项,包括旅游交通、游览安全、旅游购物 、景区卫生、邮电服务、经营管理 、游客满意率、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总分1000分;围绕服务质量与景观质量则分为2大项 ,分值100分。
较之"4A"级的标准,"5A"级对景区的人性化和细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业内有关人士称,国家旅游局启动5A级旅游景区评定 ,目的就是要推选出一批质量过硬,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在国内真正成为标杆的旅游精品景区 ,以促进国内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般旅游注意事项
1、饮食
旅游过程中的饮食总纲,就是不要太多地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水果。最好保证吃热的熟食,生冷食品 、卤味食品要少吃。另外 ,各地都有一些“名吃”,大家可能都非常有兴趣,不过不要吃过量 。
对冬季旅游者来说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这时多吃一些瘦肉类 、蛋类、鲜鱼、豆制品以及动物肝脏等,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另外,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 。因为酒精会使体表血液循环增加 ,人感到发热,实际上是在丢失热量。
2 、着装
要及时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如果是到南方温暖之地旅游,要备足轻巧衣物 ,以免穿得不合时宜 。如果是到冰天雪地的北方旅游,则要准备防寒性好的衣物,从头武装到脚。尤其是年老体弱者 ,更要注意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这时候,羽绒衣是首选;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温 、干燥;鞋子也要轻便保暖 。另外,一些小件如帽子、围巾、口罩 、耳套、手套、雨伞、防晒霜 、照相机等 ,也尽量备齐了。
旅游前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合理选择旅游的地点和项目。应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和急救药,如感冒药、抗中暑药、晕车药 、抗过敏药、肠胃药、去痛片等 。旅游时不要过于劳累 ,最好定时起床和休息,特别是晚上不要玩得太迟。
节日出门还必须预防肠胃感染,多洗手是一个简单有用的方法。另外 ,冬季比较干燥,要注意多喝水,可以补充水分 ,也可以减少肠胃不适的机率。
3 、安全卫生上要细
外出旅游安全卫生很重要,游客要学会保护自己,注意饮食卫生、人身安全 ,同时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监督好参团旅行社的安全卫生服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导游提出解决 。 去海边还要注意安全问题 ,一定要注意海边的警示牌或者听从导游的建议,不可涉足较深较远的海域,小孩子一定要有大人监护 ,不管是否善于游泳,最好穿上救生衣。
4、遇到侵权要反映
若出现旅行社变更出团时间或取消旅游计划,未按照约定提供服务或旅途中出现意外而引起纠纷时 ,消费者可直接找旅行社进行协商。协商未果可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解决纠纷 。
首先,消费者可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已旅行归来,消费者可到旅行社所在地的旅游质量质监所投诉。其次 ,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若遇到分歧较大 、协商不成的纠纷时,消费者可直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最好先咨询律师 ,然后再按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提起仲裁或诉讼。
5、旅游票据要留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 、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 。必要时 ,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
百度百科-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百度百科-旅游景区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ZG是zoological garde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动物园。
动物园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 ,进行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供公众观赏并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保护教育的场所 。
动物园为社会服务的四大功能: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科学研究基地 ,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其中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为获得一些新、奇的研究成果,而且为了更好的开展野外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和公共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是开展好这两项工作的基础。
扩展资料
动物园常见分类:
1、专类动物园。
即专门饲养展出某一类动物的动物园 。如单独设立的水族馆,一般专养鱼 、虾、蟹、贝等水生动物,但也有兼养两栖动物和以海兽表演为主的。
2 、地域性动物园。
除有展养多种动物和专门为儿童游玩的动物园外 ,还有富于地理特色的动物园,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动物园,佛罗里达州展养部分动物的沼泽公园等 。
3、动植物园。
动植物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教育文化设施。如在荷兰的鹿特丹、日本的长崎 、扎伊尔的金沙萨、法国的杜瓦里等地,都有动植物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动物园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1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 ,山文、地势 、流域、水域、气候(气温 、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 、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 、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 、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1.3 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根据充分满足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说明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分析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4 公园发展概况
1.4.1 地质公园的名称 、资格授予时间
1.4.2 地质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
1.4.3 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1.4.4 地质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1.4.5 地质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1.4.6 公园如与世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相重叠或部分重叠,可简述其设立的基本情况 3.1 地质地貌景观概况
描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概况及其演化历史。其中区域地质概况包括地层与古生物、区域构造背景 、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质发展史 。地貌包括地貌分区、主要地貌景观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历史。
3.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根据公园发育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分别进行描述。
3.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3.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3.1.1 科学价值(包含典型性、稀有性 、完整性);
3.3.1.2 审美价值
3.3.1.3 科普价值
3.3.1.4 旅游开发价值
3.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通过和国内外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综合价值级别。 4.1 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其它自然景观的类型与特征,评价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 、旅游开发价值、生态价值 ,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
4.2 人文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 、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 ,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5.1 总体布局概述
5.1.1 布局原则与方法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和方法。例如规模适中原则,完整性 、连续性原则,有效保护原则,有利游客和方便管理原则 ,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有利社区福利改进原则等等 。例如空间分析理论划界,群体意愿调查 ,利用地貌、地物以及行政区划划界,保证公园共享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等等方法。
5.1.2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物、水系 、行政区划等的自然分布。
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 、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 、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行政区等)的不同层次 、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公园的空间结构 。
5.2 园区、景区
5.2.1 园区或景区划分的依据
5.2.2 园区或景区的分区说明
各园区或景区的特征、性质的描述。
5.3 功能区
5.3.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5.3.2 功能区的分区说明
各功能区的功能性质 、特征的描述。
5.4 地质公园的勘界
5.4.1 勘界的技术方案
说明需要勘定的地质公园的各类边界 ,以及勘界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与手段、精度要求、勘界数据与资料建库存档的办法 。
5.4.2 边界标识碑牌的设立
列出需要设立的不同级别与类型的边界标识碑牌的数量与位置(列出拟建边界标识碑牌位置的地理坐标)。 6.1 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 、级别与范围的划分
根据保护对象的自然状况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类型;按科学价值珍稀程度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其界线重要拐点要注明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6.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将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景群 、景点、景物划入保护区后 ,要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保护方案 。特级及一级保护对象要落实到人。 7.1 生态环境保护
7.1.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对公园内的土壤 、大气、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剂量水平 ,水土流失情况,居民及旅客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情况进行陈述和评价,并对生态环境影响做出预测。
7.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公园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7.2 自然灾害防治
对公园范围内及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 、森林火灾、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 、游客安全事故等灾害的历史状况、发生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3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说明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的现状 ,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7.4 人文景观保护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保护的现状,分析人文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 ,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5 地质公园的环境容量
7.5.1 环境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园区、景区 、景点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 ,计算的依据。
7.5.2 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5.3 环境容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6 地质公园的建筑容量
7.6.1 建筑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建筑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
7.6.2 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6.3 环境建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8.1 课题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8.1.1 选题原则
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 、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 ,充分发掘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并体现前瞻性 、实用性原则。
8.1.2 选题依据
8.1.2.1对主要地质遗迹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2 各类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 ,评价准则等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3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解说碑牌 ,科普读物等)
8.1.2.4 地质公园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8.1.2.5 地质公园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8.1.2.6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
8.1.2.7 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
8.1.2.8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8.1.2.9 游客安全研究
8.1.2.10 其它需要研究的问题
8.2 科学研究计划编制
将选定的科研项目按规划期限要求编入计划。提出计划实施办法和措施,对近期(3-5年)科研计划要单独编列实施方案 。
8.3 科研基金
按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要对科研基金设立和使用的办法进行可行性说明。
8.4 科研成果的出版与转化
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说明。 9.1 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9.2 地质博物馆与科普**馆(影视厅)
9.2.1 地质博物馆
新建及改造博物馆的选址、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要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 ,提出推荐方案,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展出内容提要及展出形式要求 。
9.2.2 科普**馆(影视厅)
原则上要独立建立,条件不具备者可暂设于博物馆内;要列出建馆面积、座位数及放映技术等级 ,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放映影片名录 、制作计划及技术要求。
9.2.3 布展形式与演示形式
对布展演示形式的技术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说明。
9.3 公园主副碑
9.3.1 主碑
对公园主碑的选址、占地规模 、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
9.3.2 副碑
对公园副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4 景点(物)解说牌
对公园景点(物)解说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编制实施方案。
9.5 公共信息标识牌
对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和编制实施方案。
9.6 图书音像出版物
对“公园科学导游图 ”、“ 国家地质公园丛书” 等图书音像出版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实施方案 。
9.7 解说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对解说系统维护与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维护增补方案。 10.1 乡土科普活动
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内容 、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
10.2 教学实习活动
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 、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10.3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 、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 11.1 旅游发展目标
说明旅游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11.2 旅游客源市场
11.2.1 市场调查
说明市场调查的原则、技术方法 ,以及调查实施的过程与结论。
11.2.2 市场预测
说明市场预测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
11.2.3 市场定位
说明市场定位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3 旅游项目(产品)
11.3.1 旅游项目规划的原则
11.3.2 各类旅游项目规划的依据和设计思路
11.3.3 各类旅游项目推广的基础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11.4 地质旅游纪念品
11.4.1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1.4.2 地质旅游纪念品主题确定、产品系列设计的依据与技术思路
11.4.3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12.1 地质公园数据库与GIS
12.1.1 建设目的
例如地质遗迹研究数据共享;有利地质遗迹管理等等。
12.1.2 技术标准
说明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以及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
12.1.3 内容与功能
分析数据库内容与功能需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说明数据库总体框架的技术思路。
12.1.4 应用与管理
应用与管理能力的现状和需求分析 ,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2.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的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如水文 、气象、地质环境、生态环境 、物种等)和旅游管理监测系统(如公园内的游客容量、交通疏导、旅游安全等)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
12.3 网站与网络系统
网站与网络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网站与网络系统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以及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 13.1 道路交通
13.1.1 外部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2 内部道路和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3 停车场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4 其他交通方式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2 供水供电设施
13.2.1供水工程设施
供水及需水量现状 ,需求预测,用水标准,水源选择的依据、供水方案及工程建设的控制要求。
13.2.2供电工程设施
电源及用电需求量现状 ,需求增长分析,电源选择 、工程选址、规模的依据及建设控制要求。
13.3 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规划原则,选址、布局的依据 ,建设控制要求 。
污水 、垃圾排放处理的现状,污水、垃圾排放量的预测,处置原则 ,建设控制要求。
13.4 通讯设施
通讯设施现状,需求预测,规划原则 ,建设控制要求。
13.5 服务设施
13.5.1 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 、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2 住宿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等级 、布局的依据 ,建设控制要求
13.5.3 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原则,功能、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4 医疗服务点的规划原则 、功能 ,选址、规模、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4.1 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及规划协调 。
首先要对规划区本底的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对现状不同类型用地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在前述两项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公园的需要,综合平衡 ,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调整;根据地质公园用地分类(如附表3)最后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 15.1 社区调整
包括居民点调整与迁移,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相关行业中等。
15.2 景观整治
15.2.1 整治目标
15.2.2 整治原则
15.2.3 分期整治的依据 16.1 管理机构设置
16.2 职能部门设置
16.3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专业人员配备现状,专业人员来源 ,专业类型 、学历、比例分配的需求分析 。
16.4 导游
导游人才现状,对导游技能、能力 、资质、地质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导游培训条件、途径的说明。
16.5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现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分析 ,培训条件与途径的说明。
16.6 近期建设项目确定的依据
16.7 项目实施规划(多个项目应分别说明)
16.7.1 实施地点的选择
16.7.2 项目功能定位
16.7.3 项目的结构与组织
16.7.4 项目建设的控制要求
16.7.5 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
16.7.6 项目资金来源
附表1 大类 类 亚 类
一 、地质(体、层)剖面大类 1.地层剖面 (1)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
(2)全国性标准剖面
(3)区域性标准剖面
(4)地方性标准剖面
2.岩浆岩(体)剖面 (5)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
(6)典型中性岩体(剖面)
(7)典型酸性岩体(剖面)
(8)典型碱性岩体(剖面)
3.变质岩相剖面 (9)典型接触变质带剖面
(10)典型热动力变质带剖面
(11)典型混合岩化变质带剖面
(12)典型高 、超高压变质带剖面
4.沉积岩相剖面 (13)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二、地质构造大类 5.构造形迹 (14)全球(巨型)构造
(15)区域(大型)构造
(16)中小型构造
三、古生物大类 6.古人类 (17)古人类化石
(18)古人类活动遗迹
7.古动物 (19)古无脊椎动物
(20)古脊椎动物
8.古植物 (21)古植物
9.古生物遗迹 (22)古生物活动遗迹
四 、矿物与矿床大类 10.典型矿物产地 (23)典型矿物产地
11.典型矿床 (24)典型金属矿床
(25)典型非金属矿床
(26)典型能源矿床
五、地貌景观大类 12.岩石地貌景观 (27)花岗岩地貌景观
(28)碎屑岩地貌景观
(29)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
(30)黄土地貌景观
(31)砂积地貌景观
13.火山地貌景观 (32)火山机构地貌景观
(33)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34)火山碎屑堆积地貌景观
14.冰川地貌景观 (35)冰川刨蚀地貌景观
(36)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37)冰缘地貌景观
15.流水地貌景观 (38)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39)流水堆积地貌景观
16.海蚀海积景观 (40)海蚀地貌景观
(41)海积地貌景观
17.构造地貌景观 (42)构造地貌景观
六、水体景观大类 18.泉水景观 (43)温(热)泉景观
(44)冷泉景观
19.湖沼景观 (45)湖泊景观
(46)沼泽湿地景观
20.河流景观 (47)风景河段
21.瀑布景观 (48)瀑布景观
七、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 22.地震遗迹景观 (49)古地震遗迹景观
(50)近代地震遗迹景观
23.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51)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24.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52)山体崩塌遗迹景观
(53)滑坡遗迹景观
(54)泥石流遗迹景观
(55)地裂与地面沉降遗迹景观
25.采矿遗迹景观 (56)采矿遗迹景观
附表2 序
号 用地代号 用 地 名 称 面积
(km2) 占总面积的比例(%) 人均面积
(m2/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00 合计 地质公园规划用地 — —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 —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05 戊 林 地 — —
06 已 园 地 — —
07 庚 耕 地 — —
08 辛 草 地 — —
09 壬 水 域 — —
10 癸 滞留用地 — —
备 注 年现状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 ,居民 人
年规划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 ,居民 人
注1:其中“—”表示不适用 。
注2:第03项的人均面积计算基数,只计算在项用地内居住的人数,
不含游客数。游客数是指旅游高峰季节的日平均数。
附表3 序号 代号 用地名称 范 围 备 注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地质景观用地 、地质迹保护用地、需恢复的景观用地、野外游憩用地 、其他观光用地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独立旅游基地用地、娱乐文体用地、度假保健用地 、科普设施用地、其他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居民点用地 ,其他社会建设用地 非旅游建设
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部交通用地(包括车场) 、其他配套设施用地
05 戊 林 地 除园地外的所有林地
06 已 园 地 各类人工经济林园地 不含竹木材林
07 庚 耕 地 菜地、旱地、水田 、水浇地等
08 辛 草 地 各类草地
09 壬 水 域 河、湖、海、滩 、渠、水库等
10 癸 滞留用地 所有废弃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荒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含义。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 、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
在使用本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本分类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231土地基本术语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覆盖度(盖度)cover degree
指一定面积上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
3.2郁闭度cAnopy denslty
指林冠(树木的枝叶部分称为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值。4 总则
41为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 ,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明确土地利用各类型含义,统一土地调查 、统计分类标准 ,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制定本标准。
42维护土地利用分类的科学性、实用性 、开放性和继承性,满足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
43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纳、划分。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现状,但不以此划分部门管理范围。5 编码方法
5.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 、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
5.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编码 ,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见表1。
表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一级类二级类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 、复垦、整
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
(含蔬菜)为主 ,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
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固定
的沟、渠 、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
花卉 、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
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0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 ,
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
的大棚用地。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
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 ,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 、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
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
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02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022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3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 、橡胶、可可、咖啡 、油棕、胡椒、药材
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 、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
的土地。包括迹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
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 、沟渠
的护堤林 。031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 ,包括红树林地和竹
林地。032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033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
未成林地、迹地 、苗圃等林地。
一级类二级类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4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042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043
其他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
主 ,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05
商服用
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 、商店
、超市、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
的小型仓库 、车间、工场等的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宾馆 、
酒店、饭店、旅馆 、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等
。053
商务金融用地
指企业 、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
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
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054
其他商服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 、服务业用地。包括洗车
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 、维修网点、照相馆、
理发美容店 、洗浴场所等用地 。06
工矿仓
储用地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061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062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 、采砂(沙)场 ,盐田,砖瓦窑等地面
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063仓储用地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 。07
住宅用
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
地。071
城镇住宅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
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 。072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08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 、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 、
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081
机关团体用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
。082
新闻出版用地
指用于广播电台 、电视台、**厂、报社 、杂志社、
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083
科教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 、勘测、设计、技术推
广、科普等的用地。084
医卫慈善用地
指用于医疗保健 、卫生防疫、急救康复、医检药检 、
福利救助等的用地 。085文体娱乐用地指用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及公共广场等的用地。086
公共设施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 、供电、供
热、供气 、邮政、电信、消防 、环卫、公用设施维修
等用地 。
一级类二级类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8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地
087
公园与绿地
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 、植物园、街心
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
088
风景名胜设施
用地
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 、革命遗址
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他用
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09
特殊用
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 、监教、殡葬等的土
地 。091军事设施用地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092
使领馆用地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
的用地。093
监教场所用地
指用于监狱 、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 、戒毒所等
的建筑用地 。094
宗教用地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
宗教自用地。095殡葬用地指陵园 、墓地、殡葬场所用地。10
交通运
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
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
用地。101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 、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
的路堤、路堑 、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102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 、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
内的路堤、路堑、道沟 、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
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103
街巷用地
指用于城镇 、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
道树的用地 。包括公共停车场 ,汽车客货运输站点
及停车场等用地。104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
.0m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05机场用地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106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 、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
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
下部分 。107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 、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
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11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 ,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
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 、林地、居
民点、道路等用地 。11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
,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112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3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m3的水库正
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114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m3的坑塘
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一级类二级类含义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1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115
沿海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
岛的沿海滩涂 。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116
内陆滩涂
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 、河
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
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 。
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117
沟渠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用
于引 、排、灌的渠道 ,包括渠槽、渠堤 、取土坑、护
堤林。118
水工建筑用地
指人工修建的闸、坝 、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
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119
冰川及永久积
雪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
12
其他土
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
121空闲地指城镇 、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122
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
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
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123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的
地坎。124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125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 、湿生植物的土地
。126
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
的沙地。127
裸地
指表层为土质 ,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
石、石砾,其覆盖面
积≥70%的土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 ”对照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见表A.1 。
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
三大
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农用
地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水浇地013旱地02
园地
021果园022茶园023其他园地03
林地
031有林地032灌木林地033其他林地04
草地
041天然牧草地042人工牧草地10交通用地104农村道路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4坑塘水面117沟渠12
其他土地
122设施农用地123田坎建设
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住宿餐饮用地053商务金融用地054其他商服用地06
工矿仓储用地
061工业用地062采矿用地063仓储用地07
住宅用地
071城镇住宅用地072农村宅基地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1机关团体用地082新闻出版用地083科教用地
三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建设用
地
0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4
医卫慈善用地
085文体娱乐用地086公共设施用地087公园与绿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9
特殊用地
091军事设施用地092使领馆用地093监教场所用地094宗教用地095殡葬用地10
交通运输用地
101铁路用地102公路用地103街巷用地105机场用地106港口码头用地107管道运输用地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3水库水面118水工建筑物用地12其他土地121空闲地未利用
地
04
草地
043
其他草地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河流水面112湖泊水面115沿海滩涂116内陆滩涂119冰川及永久积雪12
其他土地
124盐碱地125沼泽地126沙地127裸地
关于“旅游景点级别划分标准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