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教程“聚乐九州麻将秘籍,推荐2个购买渠道
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 ,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戏,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 。在这个游戏中 ,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赢取胜利,同时还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在游戏中,有一些玩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胜率和更多的金币而使用了开挂神器。开挂神器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优势的软件或工具 。
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微信麻将开挂工具 ,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下载和安装:
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
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 ,既有效果。
3 、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 。
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 、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操作使用教程:
1.通过添加客服微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本司针对手游进行 ,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 ,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
3 、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
4、快速稳定 ,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安卓定制版和苹果定制版,一年不闪退
网上有关“蔡国声和马未都在收藏界哪一个更厉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蔡国声和马未都在收藏界哪一个更厉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蔡国声从事艺术品工作几十年,慧眼识珠却从不“捡漏” 。他的理由很特别——自己的定位 ,并不适合做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在业内名震八方,却从不会奚落不懂门道的收藏者,只要有时间,必定耐心细致解释;
蔡国声人生一波三折 ,却每每从逆境中找到安静的出口,让自己的心得到缓冲,也令自己峰回路转。蔡国声没有奢望 ,反享有盛名。他说,从来没有想到,一生到了晚年能够如此辉煌。
当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落幕的那一刻 ,人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注定又将是一个喧嚣之年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多项拍卖指标创下历史纪录。而在这个迟来的春天里 ,被业内视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以34.9亿港元的总成交纪录创下了香港苏富比历年成绩新高,这样的佳绩在艺术品市场再次激起千层浪。这样的繁荣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然而,繁荣背后的隐忧已逐渐显露:艺术品市场本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 ,而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各种“李鬼 ”鱼目混珠、见缝插针,繁荣背后的浮躁已然暴露,假货横行的艺术品市场该如何规范?在通胀汹汹来袭之际 ,大量金融资本揣着各种目的悄然介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金融化如火如荼,金融资本的介入到底是给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还是“狼来了”?
收藏古玩,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追求精神内涵和精神最富!这句话怎么理解?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 、叔蕴、叔言,号雪堂 ,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农学家 、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 、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 ,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
对中国科学 、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 、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 、倡导古明器研究。
他一生著作达189种 ,校刊书籍642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罗振玉 别名 :式如、叔蕴、叔言 出生地 :江苏淮安 出生日期 :1866年8月8日 逝世日期 :1940年5月14日 职业 :农学家 、教育家、考古学家等 毕业院校 :淮安私塾(今属江苏) 主要成就 :“甲骨四堂”之一 代表作品 :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 、高昌壁画精华 官职 :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 生平经历,评价,著作,成就,甲骨研究,敦煌学术,鉴藏大家,轶事,与王国维,溥仪记载, 生平经历 罗振玉(1866年一1940年),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字叔言、叔蕴 ,号雪堂,晚年更号贞松老人 。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咨议官 ,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曾参预制造伪满洲国活动。书法善篆、隶 、楷、行 ,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 。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蒐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 、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 ,《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 、《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5岁入私塾,跟随乾嘉朴学的传人李岷山读书,15岁学作诗词 ,16岁中秀才 。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研究经史文字。20岁起专力研读古碑帖 ,写成《读碑小传》,由此开始著书立说。 1890年,罗振玉在乡间教私塾 。甲午战争之后 ,他深受震动,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增强国力,于是潜心研究农业 ,与蒋伯斧于1896年在上海创立“学农社 ”,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 ,专译日本农书。自此与日本人交往渐多。1898年又在上海创立“东文学社”,教授日文,与梁启超齐名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便是东文学社诸生中的佼佼者 。 1900年秋 ,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后任武昌江楚编译局帮办 、上海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并赴日本考察教育。1903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教育顾问 。翌年,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北京 ,在清 *** 任学部参事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 罗振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携眷逃亡日本京都 。期间著述《殷墟书契》前编、后编及《菁华》等 ,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墟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 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灾事务。 1921年 ,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 ”。 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值南书房 。同年11月 ,清室小朝廷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 1925年,使馆庇护下在1925年2月23日深夜 ,在日,陪同溥仪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张园,后因功被委为顾问。 1928年末,迁居旅顺 。大云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 、书画等30余万册。 1932年3月 ,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词 。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翌年6月 ,任监察院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 ,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 。 1936年任满日文化协会会长。 翌年3月,罗振玉返回旅顺寓所,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他曾蒐集和整理过甲骨、铜器、简牍 、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 ,均有专集刊行,流传较广者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 。 罗振玉 罗振玉以他的博学,先后培养了容庚、商承祚 、柯昌济、关百益、孙宝田及他的儿子罗福葆 、罗福颐等人 ,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建树的专家。另外他对校勘学、目录学、姓氏学 、宗教学、也多有建树并著述留传后世。其一生著作130多种,刊印书籍500种以上。 罗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终效忠清室 。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出任满洲国参议府参议、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 ,受当时人批判为“汉奸”。 1940年5月14日,在旅顺逝世,终年74岁。 评价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序言》中写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遗臣自任的罗振玉 ,特别是前两年跳水死了的王国维……欲清算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不能不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出发点了 。 ”郭沫若对罗振玉的评价,准确地概括了罗振玉国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 著作 书法展示 书法展示学术全集: 《南宗衣钵跋尾》 《南宗衣钵跋尾卷二》 《甲云窗漫稿》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序》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 《雪堂书画跋尾》 《松翁近稿》 《面城精舍杂文甲乙合编 》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上》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下》 《丙寅稿》 《辽居稿》 《辽居乙稿》 《松翁未焚稿》 《 车尘稿》 《丁戊稿》 《后丁戍稿》 《贞松老人外集 》 《贞松老人外集(卷三)》 《辽海吟》 《辽海续吟》 《集殷虚文字楹贴》 作品 《集殷虚文字楹贴汇编》 《扶桑两月记》 《五十日梦痕录 》 《集蓼编 》 《存拙斋》 《上虞罗氏枝分谱》 《殷商贞卜文字考 》 《读碑小笺1》 《读碑小笺2》 《眼学偶得》 《石交录四卷》 《俗说一卷》 《俑庐日札》 《石交录(卷三 、四)》 书法 编著: 《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 《高昌壁画华》 《殷墟书契》 《殷墟书契菁华》 《三代吉金文存》 成就 甲骨研究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 罗振玉 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 ,总数近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 。除鼓励刘鹗编集《铁云藏龟》外,还亲自访求 ,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 ,是甲骨学的奠基者。他对甲骨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1、他蒐集、保存 、印行了大批原始资料 。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虚书契前编》(1913年)、《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铁云藏龟之余》(1915年) 、《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等书。1933年又编著《殷虚书契续编》。同时他还编有《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年)及《附说》各一卷 。 2、他率先正确地判定了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之地望。他指出卜辞属于殷商时代,是王室遗物;断定它作为文字学资料能代表中国文字的来源,作为史料,它比正史更可靠。同时他还指出甲骨出土地小屯即殷虚遗址 ,也就是殷朝国都。这对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 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学者的注意后,古董商为了谋取高利,隐瞒了真实的出土地。罗振玉一开始研究甲骨就致力于调查其真实出土地 ,并且考订出这些甲骨出土于商代晚期都城,属于殷室王朝遗物。甲骨出土地和性质的考订,直接导致后来安阳殷虚的发掘 。罗振玉派人去小屯 ,不仅收集甲骨,还收集了一批不为古董商重视的出土物,他以“古卜用龟 ,辅以兽骨”的文献记载为出发,认为在蒐集甲骨时必须龟、骨“兼收并蓄 ”。在《洹洛访古游记》中,他记载了殷虚的地形 ,甲骨出土情况,考订其它出土物及绘简图,成为第一部实地考察安阳殷虚的著作,对整个甲骨研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3 、他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他以甲骨文字本身的特点为主要依据 ,参照《说文解字》,并将甲骨文与金文、古文、籀文 、篆 *** 比较,以阐释文字的渊源与流变情况。他还利用字形或后世文献资料推求字的本义及其通假关系。先后于1910年在《殷商贞卜文字考》中释出单字近三百个 ,于1915年在《殷虚书契考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其中多得到学界认可 。1916年,他还将未识别的卜辞中的千余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 ,供大家探讨。 4、他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将卜辞分为卜祭、卜告、卜出入 、卜田渔、卜征伐、卜禾 、卜风雨等8类,为后世的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先例 。 5、与王国维一起,确证了甲骨文中的合书的现象。在金文研究方面 ,他也蒐集了大量的资料。著有《殷文存》(二卷,1917年)、《秦金石刻辞》(三卷,1914) 、《贞松堂集古遗文》(16卷 ,《补遗》3卷,《续编》3卷,1931~35年),收录以前诸家着录中未见之器铭2427件。《三代吉金文存》(20卷 ,1937年),收录当时见到的已着录和未着录的4831件青铜器铭 。集一时铜器铭文原始资料之大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提出通释古金文的构想 ,提出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金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他研究石鼓文,著有《石鼓文考释》(7卷 ,1916年);他蒐集整理汉晋木简,著《流沙坠简》(合作,1914年)、《流沙坠简考证》(1934年)等书 。此外 ,他还著有《干禄字书笺证》《俗说》《集蓼编》等多部著作。他的工作内容丰富,甄别谨严,成绩浩瀚 ,方法崭新,“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郭沫若语)。 罗振玉文字图册 敦煌学术 敦煌学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 。100年中,无数学者为这门显学奉献了毕生精力。而随着南博31件敦煌文献的发现,金石大家罗振玉对敦煌学的贡献变得更加清晰——敦煌学的奠基人就是罗振玉。 继河南安阳殷虚被辨认后 ,西北边陲敦煌石窟又有数万件隋唐以后经卷写本、石刻等珍贵文物的发现 。外国人明火执杖掠夺,清廷却毫无觉察。罗振玉竭立使其免遭流失国外,但留在国内的却也未逃厄运 ,道貌岸然的官僚伸出贪婪的黑手,彼此勾结私吞国宝,贼喊捉贼 ,有些更把运车截拦,窃取其中精华,还把盗窃之余的长卷破坏截割。罗振玉是中国境内研究敦煌文书的先导者 ,他以浓厚的国学功底开研究之先,1914年和王国维开创和倡导简牍研究,共同开辟“国学”新领域的硕果 。 宣统元年 ,他到北京的伯希和处,看到伯希和所获敦煌写卷,并得知藏经洞仍有数千卷文书,乃力促学部电令甘督查封石室 ,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使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最后入藏于京师图书馆。对于流散的敦煌文也留心购存 ,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鸣沙石室佚书续编》、《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石室遗书三种》 、《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录补》 、《敦煌石室遗书》、《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书中。还和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 、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为《流沙坠简》,并做考释 。撰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补唐书张义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种敦煌学论著 ,尤其注重对中国传统四部书写本的研究和整理。另有《殷虚书契》 、《三代吉金文存》等,其著作及刊刻大多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 罗振玉公寓 鉴藏大家 罗振玉是典型的鉴藏大家 。他不但要自己收藏甲骨、铜器、简牍 、明器、佚书等考古文物资料和字画,还要做足研究整理的工作。 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 、法帖、书画等50余万册。据考证 ,仅甲骨片前后就收藏“二三万片 ”,其他如青铜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可观 。 罗振玉善识文物,喜研文史。从殷墟甲骨 、汉晋木简、墓志铭文 ,到宫中所藏历代图书、历史档案,乃至珍宝 、钱币等,他都有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颇高的专著。罗振玉41岁入学部 ,因公务简,又不肯奔走钻营,有很多时间搜求文物 ,钻研学问 。“每涉足厂肆,尽廉俸所入,搜求古物书画 ,虽资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贾相竞争,但破铜烂铁 ,在所不遗,往往批沙得宝,又人弃我取。”罗振玉获得了很多两汉六朝、唐宋等朝的珍贵文物 ,为其考古研究积累了实物材料。 罗振玉为保存和流传敦煌石室遗书做出过切实的努力 。敦煌石室遗书是我国光绪年间新发现的一处千年宝藏。所谓“石室”指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窟内藏有丰富的经书、绣像等,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却遭到斯坦因和伯希和的攫取。为了保存这些中华文化的“劫余 ”,罗振玉奔走呼告 ,筹措资金,并决心捐出个人全部俸禄,购买余下卷轴 ,后又主倡集资影印敦煌遗书,这在他的《鸣沙石室佚书序》中有所叙述 。 他为保存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也作出了贡献。大库是清代内阁库藏档案 、书籍的处所,库分东西 ,东库贮存《实录》、《圣训》、《起居录》等,由本阁满本房掌管。西库书籍多为明文渊阁藏书之孓遗,档案则是清列朝内外臣工的题本 、奏本、历科殿试的大卷等 。这些都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献 ,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罗振玉在写作 由于时局动荡,所藏大多被盗,散失在外。罗振玉得知这种情形后 ,主动承担起书籍的保存、整理 、归类的工作 。他曾直接或间接苦口劝说文襄和荣延,保存、整理库档。文襄虽表赞同,但以奏准销毁为虑,行推诿之实。罗振玉复与会稽司长进行了商议 ,将库档移往国子监,又同国子监丞徐梧生交涉,几起冲突 ,后经人出面调解,才获准 。经过一番周折,这批史料总算保存下来了。 辛亥革命之后 ,民国 *** 有关部门对这批史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有些还险些遭到被改为还魂纸的厄运降临。罗振玉闻知,急忙以高出原售价三倍的价格买回 ,保存起来 。1919年春,罗振玉携家人从日本归国,定居天津。他先是在天津租下了3栋小楼 ,专门用于藏置书籍、文物,另外还单独租借了20多间房屋用以安置家人亲属。一年后,罗氏在天津建成了自家宅院,其中数间专门用来库藏大量的史料、档案 ,文墨古玩于是也就有了新居所。 罗振玉嗜古如命,在保藏文物 、古籍上有着笃之弥深的热情 。尤其是对清帝的书画非常珍视,他将清帝御赐的“寒岁”匾额 ,特复制一件悬挂在天津寓所的客厅中间,而把原件装裱珍藏起来。在天津日租界大罗天戏院内有许多古董铺,罗振玉每碰到清帝书画 ,无论如何一定买回珍藏,一次还“偶得”溥仪赐给其师傅陈宝琛的一副对联。在天津期间,罗振玉与另一位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非常多 。罗振玉对王国维除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 ,并提供大量的研究材料,指示研究途径,对其政治、学术等观点产生重要影响。也可以说日后清华“四大导师 ”之一的王国维 ,其文化底蕴中有一部分是在天津的罗家积淀起来的。 罗振玉收藏的书画、青铜器 、古籍、简牍、明器 、清宫档案等,称山海之富 。藏品曾编成《三代吉金文存》、《明吴门四君子法书》、《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 、《高昌壁画精华》等。抢救内阁大库明清档案及文渊阁藏书,贡献巨大。1922年购原历史博物馆卖出旧书9 000袋15万斤大内文书,建“库书楼”以藏 。私人藏书丰富 ,先后收藏了广东孔广陶藏书,在日本期间,亦购买古籍众多。收藏有《永乐大典》残本数册。因收藏南北朝的写本《大云无想经》 ,遂将其藏书楼名为“大云书库”,另有藏书处曰“唐风楼 ” 、“永慕园”、“宸翰楼” 、“贞松堂 ”、“玉简斋”、“楚雨楼”、“殷礼在斯堂” 、“面城精舍 ”等 。书目有《大云书库目录》2册;《罗氏藏书目录》,着录3 584部图书 ,3万余册,由王国维撰定。《唐风楼书目》1册,着录藏书1 094种 ,11 836册。东北解放后,罗继祖兄弟禀承祖母之命,全部捐给国家 ,总计9万册,存旅大图书馆;一部分归辽宁省图书馆,约有1万余册。刊刻古籍600余种,丛书有近20种 。编《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等。 轶事 与王国维 在近世中国学术史上 ,王国维与罗振玉是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研究罗振玉,就不能不提王国维,也不能不研究他们两人的经历与交往 。他们在文学、经史、文字 、训诂、音韵、考据 、目录、版本等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 ,研究博大精深,著述百种之多,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对于他们的学术成就 ,人们并不陌生,也毫无异议。但他们的经历与交往,却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且众说纷纭,许多事情至今仍是一个讲不清的谜 。 罗振玉和王国维 他们是浙江同乡,有着江南人的毓秀灵透。他们自幼接受的完全是旧式教育 ,国学基础非常扎实,二人都是在十五岁时考中秀才。戊戌之后,受新思潮的影响,他们转而力倡新学 。罗振玉办《农学报》和《教育世界》 ,开办农务学堂和新式教育。王国维则研究叔本华、尼采 、康德的哲学与美学,并写成著名的中西合璧的文学批评文章《红楼梦评论》。但辛亥之后,二人潜心于国学研究 ,在甲骨学、敦煌学上成就大著,由此奠定了他们国学大师的地位 。可以说,他们的思想倾向和学术兴趣 ,经历了一个从旧到新,又由新转旧的过程。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些转变呢? 他们在政治上的表现 ,也是人们品评的焦点。清亡前,他们同在学部任职。辛亥后,王国维受溥仪小朝廷之诏 ,供职南书房,并重新蓄起发辫,以清朝遗老自居 。罗振玉则鞍前马后追随溥仪,为复辟效力 ,后甚至投靠日本。他们在政治上的趋于保守,以及罗振玉的走向反动,这自是历史事实 ,无须回避,只是这些无从动摇他们在学术上的至高地位,只是更具体地说明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自1898年二人相识于上海 ,至1926年绝交,二人的交往历时近三十年 。罗振玉世事洞明,机智练达。他善于经营理财 ,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很有能量的社会活动家。王国维性格忧郁悲观,埋首学术 ,不问功利,是典型的学者气质,人称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正是这种性格和地位的反差,人们对王罗二人的关系 ,颇有不平。有人讲罗振玉廉价使用王国维的脑力劳动;有人讲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剽窃了王国维的研究成果;有人讲王国维投水自尽乃罗振玉所逼……那么,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罗振玉社会活动多 ,经历也更复杂些,加之他后来的逆历史潮流之举,人们对他所做的一些文化事 ,也颇有微词。有人讲他贩卖假字画假古董骗人;有人讲他印古书为赚钱,等等 。的确,罗振玉是一个嗜古如命的人。他多阅古物 ,见识过人,财力雄厚,而且生逢其时。从殷墟甲骨到敦煌文书 ,从汉晋木简到齐鲁封泥,他赶上了文物大发现的时代 。他倾尽家资,收藏古物,潜心研究 ,成为名副其实的古器物学家。罗振玉印古书可能确实赚了一些钱,但整理古籍,传承了文化 ,这是极大的功劳,再者赚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罗振玉终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1908年在学部任职期间,他费尽周折 ,阻止焚毁内阁大库旧档,保存下来八千麻袋的藏书、奏折 、公文等重要的历史文献 。1909年,当他从伯希和口中得知 ,敦煌藏经洞中还有八千件写经卷轴时,力劝京师大学堂买下这些国宝,使几经帝国主义分子劫掠的残存的敦煌文书 ,留存在国内。他对文化的珍爱,为保护国宝所做出的贡献,难道不值得人们感怀吗? 1927年6月2日上午11时,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颐和园 。他的死 ,又给后人留下一个谜。他在遗书中写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人们对其死因的猜测 ,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清朝殉节,尽遗臣之忠;一是与罗振玉的绝交 ,于心至寒;一是惧怕北伐军攻入北京,身遭辱杀。这些莫衷一是的猜测,至今无任何定论。 此时的王国维 ,年整五十,正值学术的旺期 。如果说,民国初年这样变乱的时代 ,不值得大师留恋,这是时代负于大师的。但这样一位国学大师,他的思想和学术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他断然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中国学术的巨大损失,怎不令人扼腕叹息!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是他负于时代和人民的 。 但历史原本就是如此。而历史的真相 ,总是被纷繁复杂的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遮蔽著,让我们这些后人雾里看花。 溥仪记载 罗振玉在古玩、字画、金石、甲骨方面的骗钱行径,是由来已久的。他出身于浙江上虞县一个旧式书商之家 ,成年后在江西一个丘姓巨绅家教书 。这位巨绅是个藏书家。罗振玉任西席的第三年,东翁突然去世,他利用女东家的无知 ,一方面装作十分哀痛的样子,拒绝接受这一年的束脩,要用以充做奠仪 ,另方面表示,愿留下东家的几件旧书和字画,作为纪念。女东家认为这位先生心眼太好,就请他自己到藏书楼任意挑选 。于是这位书贾世子就精选出几筐“纪念品 ” ,内有百余卷唐人写经,五百多件唐宋元明的字画,满载而归。在这个基础上 ,他由刻三字经 、百家姓的书铺变成了古玩字画商,生意越做越好,古玩字画的鉴赏家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更通过售卖古籍文物的路子,和日本人拉上了关系。他在日本的那些年,靠日本书商关系结交了一批朝野名流 ,有许多日本人把他看成了中国古文物学术的权威,常拿字画请他鉴定 。他便刻了一些“罗振玉鉴定”、“罗振玉审定”的图章,日本古玩商拿字画请他盖一次 ,付他三元日金,然后再拿去骗人。后来他竟发展到仿刻古人名章印在无名字画上,另加上“罗振玉鉴定 ”章,然后高价出卖。他时常借口忙 ,把人家拿来请他鉴定的珍贵铜器,拖压下来,尽量多拓下一些拓片出卖 。他的墨缘堂出售的宋版书 ,据说有一些就是用故宫的殿版《图书集成》里的扉页纸伪造的。殿版纸是成化纸或罗纹纸,极像宋版书用纸。据说内务府把那批殿版书交罗振玉代卖时,他把那一万多卷书的空白扉页全弄了下来 ,用仿宋体的刻版印了“宋版”书 。我当时对这事是根本不知道的。有人说,罗振玉人品固然不佳,才学还好。据我看 ,他的才学究竟有多少,也很值得怀疑。在伪满时有一次他拿来一批汉玉请我观赏 。我对汉玉说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因为十分爱好 ,收藏了不少,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然,所谓汉玉 ,并不是非汉朝的不可,这只不过是对古玉的惯称。我看过罗振玉拿来的汉玉,不禁对他的“才学”暗吃一惊 ,因为全部都是假货 。 罗振玉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 ”,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候 ,宫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欠罗振玉的情,而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 ,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 。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 ,受过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著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 ,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 。罗 、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更可以不提了 ,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过的代价,而且王国维因他的推荐得以接近“天颜” ,也要算做欠他的情分,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 ,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 ,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
古玩鉴定专家汪新华
古人之于古玩主要是“玩”,而今天的古玩爱好者大都是刻意去藏 ,或说以藏养藏,赚取利润 。比如说华谊兄弟王中军包装了一系列当代书画家,自己也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 ,通过古玩经纪人王蔚、李鉴宸,王健林在当代书画上面可谓是赚的盆满锅满。
当然,这也没什么错处 ,但独缺了玩的乐趣,古玩之“玩 ”的属性淡化了,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收藏者的文化缺遗 ,实在是有悖于古玩本义。
玩是要花费心智的,这种心智的花费有时是需要寸心投入、痴迷入境的,但有时也应该是平和心态 、气定神闲的。
把古玩作为怡情物 ,作为对古人的一种幽思缅想,才是和古玩的真缘分 。
一件古玩它未必价值连城,但它一定是具有某一方面的审美价值和情致意趣,能从古玩中玩出意趣与快乐的人 ,无疑是最具精神内涵和精神最富有的人。
汪新华,男,56岁 ,湖北武汉人。中国近代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汪新华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了《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王新华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汪新华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 ,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
他的主要成就有2003年获得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2008年获得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2005年获紫金花奖。
他以2枚建行1元纪念币起家,从收藏邮票,到瓷器、古玩 ,搜罗了近千件藏品 。在武汉收藏界被称为“捡漏专家”。
关于“蔡国声和马未都在收藏界哪一个更厉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